找到相关内容631篇,用时4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供养最殊胜

    以后不会像写一般世间文章一样感觉疲劳,这是心光的发露,这就是相应,这是非常可贵的,这显示了在正法中的你并不孤立,你已经与法相应,相应到最高点时,就进入不二法门了。   众生佛 烦恼菩提   ...  众生皆有佛性、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,就是因为有业障──电阻太大,电流不通。我们学禅常常接触到“众生佛”“烦恼菩提”这样的句子,会不会感到矛盾、不能统一?众生是烦恼积聚,佛是光明解脱,怎么说众生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法供养|安祥禅|耕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827046916.html
  • 法供养最胜

    以后不会像写一般世间文章一样感觉疲劳,这是心光的发露,这就是相应,这是非常可贵的,这显示了在正法中的你并不孤立,你已经与法相应,相应到最高点时,就进入不二法门了。   众生佛 烦恼菩提   ...  众生皆有佛性、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,就是因为有业障──电阻太大,电流不通。我们学禅常常接触到“众生佛”“烦恼菩提”这样的句子,会不会感到矛盾、不能统一?众生是烦恼积聚,佛是光明解脱,怎么说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1054256.html
  • 性善恶论 (下)

    能用种种方式与因缘去教化众生,所谓“广用诸恶法门,化度众生”,终不为恶法所染。因此,佛不仅不会染恶,更能使恶也化成慈悲力——地藏王菩萨就是以这种在恶中不染恶的慈悲力下地狱的。这就是所谓的“烦恼菩提”...可了悟到:“烦恼菩提、生死涅槃”的意旨,也在当下的一念心中。“佛、心作佛”。这刹那之心,虽是起于有情的意根与法尘相对,但其具足三千世间,并能进一步达到以小摄大、以大入小、互无滞碍的不思议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5457025.html
  • 周武帝灭佛异致天台宗产生

    也是佛界的显现。在我们生存的世界之外,没有别的世界。我们苦难现实就是佛的恩命,舍弃现实的苦难就是舍弃佛的恩命。生死佛,又说无明、烦恼菩提,因此四圣谛的集谛(无明的原因)不须断,只有在集谛中才能感悟...而真”的。  《摩诃止观》卷十上说:“又无名法性,烦恼菩提。欲令众生事而真,法身显现。是故起慈,与究竟乐。”这是表明烦恼菩提的立场事而真所证实。  《法华玄义》卷八上又说:“若大乘观心者,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761686.html
  • 黄敏:从性到心——《坛经》心性会通疏解

    清净的肯定。   然而,《大乘起性论》并不说烦恼菩提,虽然其中有离妄念的思想,但离妄念是要发信心、直心、深心而修止观法门,从中得到不被无明所染的境界,这个过程有渐修的工夫在里面。从根本上说,《...不必有法身为方便随顺众生而示现诸相这一步骤了。所以,《大乘起信论》所强调的离妄念修止观显真如的方法,还没有到达《坛经》烦恼菩提,也就是用的一步。三、心性会通与用基于现实人心易受无明熏习...

    黄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481866.html
  • 马祖的思想与时代精神

    论》)(11)   因此,神会的著作中并没有禅体验的内面性描写。他所强调的不是如北宗所尊重的“自性本心”的获得,而是“烦恼菩提”“定慧等”等。他说:    为知识聊简烦恼菩提义。举虚空为喻。如虚空本无动静,明来是明家空,暗来是暗家空,暗空不异明,明空不异暗。虚空明暗自来去,虚空本来无动静。烦恼菩提,其义亦然。迷悟别有...

    伊吹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5161408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向中国佛教转位的契机

    苦难现实就是佛的恩命,舍弃现实的苦难就是舍弃佛的恩命,生死佛。又说无明、烦恼菩提,因此四圣谛的集谛(无明的原因)不须断,只有在集谛中才能感悟佛性。若是这样,则没有特别修道的必要,本来就在佛的觉悟中。...动乱的南北朝,年幼父母双亡,出家后,彻底体悟到世间无常。愈是直视充满矛盾的现实人生,愈感到佛的大悲。基于这种立场的天台思想,自然是重视"事而真"的。《摩诃止观》卷十上说:"又无名法性,烦恼菩提。欲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0842265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对个人修养的启示

    自己打开心中“千千结”,可以解除许多精神心理疾病,对个人自身修养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大有好处。:  人生总是充满烦恼、苦痛,所以佛祖才出家寻求解决之道。《坛经》云:“善知识: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前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。前念着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又曰:“烦恼暗宅中,常须生慧日。邪来烦恼至,正-来烦恼除。”‘“烦恼”离不开贪、嗔、痴,产生于七情六欲,是人人不喜欢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《坛经》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763795.html
  • 忏悔“我慢”之过

    不坏”。可见,生活与修行不但没有冲突相背,反而生活为修行提供了无限的资粮,真是烦恼菩提啊!知之者便有所悟,不知者却为其转,呵呵(我慢之心又来了,法喜使我落入苦乐六识之中!自己可得小心为是)。有时候见地...就想否定别人见解的偏薄,等等,虽说当时也是觉悟到了这个我慢之心的存在,可偏偏此心依然频频出现,只能说是无量劫来累积的习气作用吧,想想赵州和尚,八十岁尚且行脚,常自言:“七岁童儿胜我者,我问伊;百岁...

    zhangjianxin

    |我慢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703231911.html
  • 戒律——平凡中的不平凡

    诚信不欺,不搬弄是非,不谩骂,不花言巧语。  五、 不饮酒:饮酒会失去理智,依此类推,现代的各种毒品、迷幻药等均不应吸食。   另外,有人执着“一切法空”,或误解“烦恼菩提”,落入“恶取空”或“... 持戒不但能保住人身,不堕三恶道,还能积集菩提资粮。   许多人学佛修行很容易惑于玄奇、追求感应; 然而,真实的法常常是在平实中显现其珍贵,浅显的法其实有时很实用,艰深玄妙的法反而容易...

    黄国达

    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043214068.html